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

喔喔喔~改造啦!!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喔喔喔~
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,一人規畫、拆遷、搬運、排列~
昨天下午2點忙到6點,晚上12點忙到02點,早上6點忙到九點...
終於...搞定了瓦片與小野的關聯性...=___=

手麻+全身肌肉痠痛,再不行就不管了啦 \ (T_T) /

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

上報了!!^_^

http://udn.com/NEWS/DOMESTIC/DOM2/6612473.shtml

大安區精華巷弄 喜見「開心農場」

大安區溫羅汀的巷弄間的小園地,吸引民眾拍照參觀。
記者吳曼寧/攝影。
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種菜,聽起來好像天方夜譚,不過大安區巷弄間,就出現「開心農場真實版」,溫州社區發展協會向國有財產局申請認養空地,經過民眾齊心綠化,現在種滿薄荷、檸檬,儼然成為社區小小生態園。

溫州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何承翰說,協會認養的國有地,位於羅斯福路三段283巷21弄16號,早年是水利署日式宿舍,屋舍剷平後已荒廢10年,社區居民今年一月向國有財產局提出認養,開放有興趣的民眾照顧。

為不造成環境負擔,協會整地過程中,盡量使用天然、回收再利用的素材,以種菜最需要的「水」來說,沒有另接自來水,而是透過傾斜水管收集雨棚雨水。

何承翰表示,現在綠地上種滿萵苣、玉米、檸檬、南瓜、地瓜、秋葵、茄子等,種類多達數10種,民眾三不五時就會進來「收成」。

昨天溫州社區發展協會舉辦成果展,邀請民眾到綠地喝現泡薄荷茶,有民眾全家出席,小朋友拉著爸媽看「薄荷」長什麼樣子,也有民眾拿著相機猛拍,記錄城市難見的綠意。

何承翰說,這塊綠地不僅讓社區民眾感情增溫,也讓環境生態更多元,經過拍照比對,現在有10多種蝴蝶出現在園地,其中不乏少見的端青鳳蝶,未來計畫和附近國中、小合作,開放自然課教學。

【2011/09/26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

全文網址: 大安區精華巷弄 喜見「開心農場」 | 大台北 | 地方新聞 | 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DOMESTIC/DOM2/6612473.shtml#ixzz1aauPKa94
Power By udn.com

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

大安社大│轉角遇見美 社區美感角落工作坊

小野地
它就在我們的生活圈、社區裡
有自在的生態系
更有難得一見的都市綠意

2011年夏天
邀請您帶著簡單樸實、尊重自然的心
一同來走讀有著水文歷史、微型農業的溫州社區小野地
也來一同實現社區有趣、有美感的綠色生活場域



活動時間:8/21~9/25(日)下午;詳細課程內容詳見簡章
活動對象:社區居民、一般大眾,可全程者優先。
費用:免費。全程參與者將頒發100年臺北市社區大學環境學程18小時研習證書與課程紀念品乙份。

報名方式:即日起受理 線上報名 或傳真報名,限額30名,額滿為止。

洽詢專線:大安社區大學辦公室02-2391-5081或02-2321-4765#401 (週一至五14:00-22:00)傳真:02-2391-1418; 溫州社區發展協會0910-114-036

工作坊帶領人:※本課程參與式工作坊方式進行※
周芷淇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美術系 畢業。2009 板橋社區大學「藝術創作體驗營」駐校藝術家,2007/09/17-迄今 板橋社區大學/生活藝能課程講師。
何承翰│溫洲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。臺北市大安區溫州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於99年8月,由年輕居民自行發起,主要關注社區流浪動物與溫羅汀文化圈之營造。
劉哲瑋│大猩猩綠色游擊隊成員。大猩猩綠色游擊隊是由一群第11屆青年社區規劃師與議題關注者所發起的團體,希望一起將對城市空間的關注轉化為實際的行動。

課程顧問: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、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

上課地點:室內課於溫洲社區發展協會社區教室(羅斯福路3段283巷21弄6號“回家”),室外課於溫州街小野地(羅斯福路三段283巷21弄16號)

指導單位:臺北市政府都發局 主辦單位:臺北市大安社區大學 協力團隊:溫洲社區發展協會、大猩猩綠色游擊隊、臺灣身心障礙家庭關懷協會
[註]溫州街小野地是大安區大學里社區自主管理的公有綠地, 在溫州社區發展協會、大猩猩綠色游擊隊的努力下, 持續滾動一個社區居民可參與的、公開的綠點營造空間。

六次課程

第1次 8/21(日)14:30-17:30 相見歡/認識小野地
1.課程簡介+行動帶領人介紹
2.小野地的前世今生(大學里人文故事)
3.青菜底加啦!如何實現都市微型農業

第2次 8/28(日)14:30-17:30
發現角落之美
1.瓦礫中的沈思-與自然的心靈對話
2.分組活動-尋找小角落
3.聽!小野地的聲音!

第3次 9/4(日)14:30-17:30
跳躍的石牆
1.空間遊戲:律動之美
2.分享社區散步的觀察
3.採訪小野地與人的故事

第4次 9/11(日)14:30-17:30
磚頭疊疊樂
1.空間遊戲:重複之美
2.邀請一位您的朋友一起加入活動

第5次 9/18(日)15:30-18:30
來小野地坐坐
1品嘗一杯薄荷茶吧!邀請鄰居、夥伴逛逛小野地
2.空間導讀與輔助解說

第6次 9/25(日)14:30-17:30 許自己一個未來
1.心得分享
2.思考小野地的延續與土地利用的可能

2011年5月7日 星期六

2011 小野地春夏聚會




參加對象:大學里居民、小野地的鄰居
進行時間:週六下午 14:00 ~ 16:30 (詳細日期可見上方海報!)
主要內容:介紹小野地、佈告欄製作、二手盆栽交換、空間體驗與改造 (每次的內容稍有不同喔!)


現場會準備當次所需要的材料與工具,邀請大家一起整理這塊空地、營造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,與這塊空地一起長大。

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

悠閒的小野地分享茶會

利用簡報檔案講解小野地的前世今生


★小野地分享茶會

時間:2011/03/20 悠閒的週日晚間
地點:胡同瑪莎咖啡館
邀請居民參與茶會的意見分享,同時也將小野地的資訊傳達給小野地的鄰居們。


茶會流程內容
①大猩猩綠色游擊隊簡介
②大學里小野地(認養地)簡介
③意見交流


我們所準備的簡報檔案:



除了簡報檔案之外,我們也準備了大圖,以及小圖卡
來說明空地上面有什麼東西與設施、在什麼位置


►與會者之意見整理:
此處之綠美化方式,將採取自然教育結合環保生態為主題,建立定期活動公告的機制
由溫州社區發展協會全權主導、整頓、管理。將居民可以參與的項目訊息,加以散佈
利用DM將認養地的狀況訊息,傳遞給居民知曉
認養地現地可以設立公布欄,以便居民了解更多訊息
可以設立植物告示牌,有教育意義
希望此處不再進行大規模開發,建設房子
希望可以開放可食地景之灌溉認養。並推動灌溉志工、綠美化志工導覽員等機制
希望知會大學里長,尋求合作


這次的茶會感謝大家的參與,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。5-6月份我們將會進行定期(例如一個月兩次的週六時段),進行靜態的環境整理、製作佈告欄看板、製作小野地植物身分證二手盆栽交換的小活動。另外,也會再著墨於認養地的資訊宣傳的部份,讓更多鄰居們了解這裡。

也有關心台大周邊社區的意識報社團學生前來參與茶會

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

尋找小野地!社區綠點營造小回顧

圖、文/大猩猩綠色游擊隊


  這是一塊由「臺北市大安區溫州社區發展協會」所認養的國有地,位在溫羅汀巷弄之間。早年是水利署日式宿舍,之後被國產局接收,屋舍剷平並任其荒廢。大猩猩綠色游擊隊與溫州社發會共同合作,保持一個社區居民可參與的、公開的綠點營造過程,將這塊閒置的國有地轉變成社區公共空間,並且讓「綠點」融入社區鄰里生活。

2000年舊照片,可以看到原先的水利署日式宿舍樣貌
(同一棟宿舍分割為兩個門牌16號、18號) 
日式宿舍被剷平,出現先鋒植物,例如芒草
認養初期,我們以人力將當初拆除工程所遺留的廢棄磚頭,集中堆置
首要目的即是整理出一條可以步行入內的平緩路徑、可以駐足的空間
小野地的未來還需要我們一同構思與實踐

  認養初期,我們先將當初拆除工程所遺留的廢磚頭,以人力集中堆置在空地的角落。接著再整理出一條可以步行入內的平緩路徑,一小塊可以舉辦社區活動的平地。今年二月份正逢元宵節,我們舉辦首次社區活動「入夜慶元宵!」,邀請社區居民、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的寶兔兔遊行隊伍,一起來小野地分享暖呼呼的湯圓。除了公開的活動之外,也有社區居民自發地在小野地種植菜苗、百合苗;同時,我們設立了「二手盆栽交換區」,讓居民住家內的盆栽拿到小野地來show一下,幫它尋找下一位主人。這些公開活動與空間上的小改造,確實能讓社區居民漸漸地熟悉這個地方。


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遊行隊伍造訪小野地

















居民自發地闢設百合苗圃

  不過,許多居民雖然經常路過此地,由於未掌握到正確的認養地資訊,深怕踏入此地反而是侵犯私人財產,甚至以為這裡是準備開工的建地。也有居民擔心不插電麵包窯若一旦使用,是否會造成濃煙與消防安全的疑慮,或是種菜會不會反而造成環境變得雜亂。各種對於小野地的意見我們都樂觀以對,並且嘗試將這些意見表達,轉化成為公眾討論的契機。我們曾舉辦小野地說明茶會,邀請居民參與並且分享意見,雖然茶會不似我們設想地如此百花齊放,但場合中我們與兩戶家庭一同討論小野地的種種可能,思索還可以努力的方向。

小野地分享茶會


  我們正摸索著大學里社區特有的交流韻律,從中拿捏著我們的步調,從中形構著社區公共空間的公共意義;同時,我們也樂觀地期待小野地能成為社區居民所認同的生活場域。我們可以更積極地想像一座散佈著市民空間的城市,並且進一步實踐這樣的想像:從活化社區內的閒置空間開始,跨出門前民主的步伐。